


10月28日,2025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东省栖霞市隆重开幕。本次大会由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主办,以“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模式”三新引领为主线,共举办栖霞苹果产业“三新”赋能研讨会、苹果品质与技术融合发展研讨交流会、栖霞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行暨齐鲁工业大学产学研活动等6场活动。来自全国苹果产业领域的领导专家、科研院校、龙头企业、渠道商及行业代表齐聚栖霞,共商果业高质量发展大计,共启栖霞苹果品牌升级新篇章。
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会长杨易,中国苹果产业协会法人/副会长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党委书记/所长吴茂玉,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党委书记吴衍涛,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副校长(副院长)杨美红,烟台大学副校长王洪波,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党委委员/副所长和法涛,中共栖霞市委书记赵永刚,栖霞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李珂,栖霞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、副市长张海涛等领导出席本次大会。
28日上午,大会开幕式暨栖霞苹果产业“三新”赋能研讨会召开。杨易、吴衍涛、赵永刚出席活动并致辞,和法涛主持活动。

杨易会长指出,当前中国苹果产业正处于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,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与消费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。他强调,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,推动产业由“量大”向“质强”转变,实现“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。要依靠适度规模化、科技支撑、装备推动和市场运作,增强产业竞争力。协会将重点推动生产、科技、设施和市场主体“四个强”,强化产学研协同,加快品种创新与关键技术应用,构建现代苹果产业体系,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,凝聚合力,共同推动中国苹果产业实现新突破。

开幕式上,中国苹果产业协会与栖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共同推动产业标准化与品牌化发展;栖霞市人民政府与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签订合作共建协议,强化科技支撑与成果转化;栖霞市人民政府与烟台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深化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。这一项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,标志着栖霞苹果产业在标准化建设、科技研发、人才培养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;这一系列深度合作将有力推动栖霞苹果产业向科技化、集约化、品牌化方向迈进,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本次大会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党委书记、所长吴茂玉,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连作障碍岗位科学家、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尹承苗作主旨演讲。

吴茂玉以《苹果加工技术创新与实践》为题,介绍了我国苹果加工产业正依托科技创新实现提质增效的发展情况。针对加工比例低、产品同质化等问题,报告重点介绍了果汁、发酵制品、休闲食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,包括NFC果汁低温低氧加工、低甲醇果酒酿制、益生菌发酵调控及苹果脆片质构改良等。通过推广“质量透明工程”,以数字化手段实现苹果品质可视化,推动产品标准与品牌升级。多项技术已在安德利、绿杰等企业转化应用,有效提升产业效益与资源利用率,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。
尹承苗以《老龄果园栽培障碍难题破解:原因分析与防控技术》为题,介绍了老龄果园栽培障碍的背景、原因和主要表现,她指出,当前果园“树龄老、品种老、模式老、理念老”的“四老”问题突出,需要从新品种、新模式、新技术、新理念入手解决问题。她在栽培障碍的机理研究、防控技术等方面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和指导,并提出加强新建重茬果园土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性,指出“栽植是基础,管理是保障”。
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来庆发布3项已制定的栖霞苹果标准,并启动未来10项团体标准的制定计划。
10月28日下午,大会同步举办了“苹果品质与技术融合发展研讨交流会”与“苹果市场合作共建座谈会”,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、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,围绕品质提升、技术应用、市场拓展等议题展开研讨。
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推动栖霞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,必须加快苹果品种更新换代,推广绿色高效生产技术,构建现代化产业模式,不断提升栖霞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,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深受启发、受益匪浅。

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,不仅是栖霞苹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,也为全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“栖霞经验”。未来,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将继续携手各方,以科技为引擎、以品牌为引领,共同谱写中国苹果产业振兴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