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,锐意进取、斗志昂扬!立足岗位建功,在科研和基层一线书写责任与担当;
他,后浪有声,不负青春!他是90后共产党员,山东省“高质量发展强担当”省级榜样获得者、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——王达博士。
他是我们身边的榜样!自2016年就职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以来,锚定前进方向、不忘奋斗初心,多年深耕果蔬采后贮藏保鲜、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研发与推广。
打造“科技领鲜”党建品牌,仰望星空做研究
科技研发创新非一日之功,需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。作为果蔬采后领域年轻科研工作者,王达博士干在实处,走在前列,针对果蔬冷链装备适用性差、能耗高等难题,积极响应“科技领鲜”支部党建品牌,以冷链工程学和品质生物学耦合的跨学科视角为研究切入点,开展数智化冷链装备研究。工作以来,先后主持了中国博士后科学面上基金、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、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、新疆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科技援疆计划项目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2项;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,其中SCI文章10篇;授权国家专利20余项,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、全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等省部级奖项6项;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0余项。以第1发明人研创移动快速预冷、程序化压差预冷、多温区蓄冷剂、无源蓄冷智能贮运等系列冷链保鲜装备,实现了冷链装备和保鲜工艺的深度融合,形成了果蔬采后保鲜新质生产力,弥补了果蔬采后冷链保鲜装备短板。
围绕供销社现代流通主责主业,脚踏实地促应用
锚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、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根本任务,围绕供销社服务农产品流通的主责,全力打通生鲜农产品产销对接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土特产走向全国高端市场。威海作为全国最大的无花果产区,近二十年来由于缺乏高效保鲜技术,“生了不好吃、熟了不好运”成为无花果一直走不出当地的产业痛点。为此,王达博士从2020年开始,深入威海经济开发区、荣成、乳山等产地一线,为当地果农把好技术关、算好经济账。开发了无花果专用预冷、蓄冷流通保鲜产品。经过3年的技术熟化和应用示范,建立起“标准化采摘+压差预冷+防结露包装+冷藏运输”的无花果商业化冷链流通体系。在此基础上,通过与国内零售巨头深圳百果园合作,实现了高成熟度无花果全国首次冷链上线百果园销售。通过搭建直销门店的产销技术体系,使无花果在北京、上海、南京等8个城市1500多家百果园门店销售,损失率从30%降至10%以下,售价提升300%,形成了“产地直销+科技赋能+鲜果富农”的销售新模式。事迹被《中华合作时报》《今日头条》等媒体报道,深化了政府、科研院所、企业联动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模式。
只争朝夕专注为农服务,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
王达博士始终不忘习近平总书记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,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”的殷切期待,坚持从“三农”工作大局出发,通过复制威海乡村振兴服务模式,他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先后在日照蓝莓、烟台樱桃、广东荔枝、新疆特色果品、泰国榴莲等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,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。一是日照蓝莓,延长了“莓”味。通过突破单元式压差预冷和气调大账保鲜技术,将蓝莓贮藏期从原来的15天延长至45天,错季销售后亩产收益提高3000元;二是新疆果品,“果”满了钱袋。主持科技援疆计划项目,开发预冷杀菌一体化装备,助力新疆无花果、新梅、杏等特色果品畅销内地,变成老百姓的“致富果”、“开心果”;三是泰国榴莲,“榴”住了新鲜。开发低碳无源蓄冷保鲜装备,充冷1小时,控温5整天,技术服务于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,依托中老铁路实现公铁联运蓄冷的榴莲进口,减损15%、节能35%。近些年,累积开展企业横向技术服务30余项,横向技术成果转化金额1000余万元,形成一批可产业化推广的适用保鲜技术工艺及装备体系。
时代在召唤,重任担在肩。值供销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,作为一名供销科研人员,王达博士表示:将始终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社成立7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,将“论文写在土地上,实验做到车间里”,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中担当作为,再立新功。